春天对于肾病是一个相对友好的季节,不太冷不太热,患者的血压、血糖等指标在这个季节往往会控制得比较好。但这个时候不少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检查的时候却发现血肌酐高了,尿酸高了,尿蛋白也高了,其实是因为刚刚过完春节大假,一是生活节奏改变了,二是过节有意无意地吃多了,三是节假日普遍都晚睡了,四是有时候不注意按时吃药,这一切导致了身体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,
虽说以形补形,但是中医有春不食肝的说法,是由于春天肝气旺,此时过多进食猪肝等动物肝脏容易引起肝气过旺而出现不适。春季的药膳宜多吃些性温、具有生发作用、健脾养肝的药食两用之品,如荞麦、豆芽、芜荽、香椿、生姜、葱白、大枣、淮山、小米粥、枸杞子等。
中医认为肝主理气机的升发、疏泄,当气机升发太过,阳气过于亢进,可以出现肝火;或是疏泄不及,气机郁滞,气郁化火,也可以出现肝火的症状,例如胁肋胀痛,目赤肿痛,易惊善怒、口干口苦,失眠多梦,大便秘结等症状。肝经实火常见胁肋胀痛,目赤肿痛,易惊善怒、口干口苦,失眠多梦,大便秘结等症状;肝虚火多出现五心烦热,颧红、失眠盗汗、口燥咽干、眩晕、口腔溃疡、烦躁易怒等症状。
中医认为,天人相应,五脏应四时,各有所受。春天对应的脏是肝,即肝是应春天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功能系统。在春天,天气回暖,阳气升发,对应的是肝的疏泄功能增强,对肝系自身及其他脏腑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。因此,春天原有肝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肝病的复发,或者一些潜藏的问题,也容易在春天显露出来。春天养好肝,疏泄功能正常,人体的阳气才能正常升发,使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协调,精力旺盛。